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下一站,天国》\轻 羽

2024-07-29 05:0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是枝裕和是日本著名电影导演,香港观众对其作品例如《海街女孩日记》、《小偷家族》尤其熟悉。由是,香港话剧团演出是枝裕和早期电影作品改编而成的舞台剧《下一站,天国》,吸引不少观众注意。即使如我般未曾观赏过原著电影作品的观众,亦渴望欣赏舞台上的展演。

  宣传文案显示,《下》舞台剧的剧本由英国剧作家积克.索恩根据电影版本改编而成。由此可以想像原作的日本文化先被转移成为英文剧本,然后再翻译及制作成粤语话剧。当中会否存着一些细微的文化差异?如此以戏论戏更为有趣。

  《下》并非传统叙事式戏剧。死去的人,前往天国之前需要在中转站短暂停留,以“过渡者”的身份被另一批“引导者”带领,并要选出一段个人认为最珍贵的回忆片段,然后才可安然出发至下一站的天国。《下》剧由五位“引导者”开展,引领数位不同年龄、性别和个性的已逝者回首前生,寻找各人得以释怀的回忆片段。

  剧本没有什么大道理,更可说是老生常谈。各个“过渡者”都有其本身的小故事,但剧本并不深究探索,着眼于常人都会认同的共通体验,例如与爱侣共享一顿午餐;与母亲在春日下閒话家常。我一面观剧,一面想像全剧如果保留日本式的樱花文化,生命就像刹那间转瞬而逝,但同时保留着永恒的思念。话剧团的粤语版本则注重与观众的沟通效果,将全剧背景改为地道香港。剧中角色喜爱的歌曲有旧歌《玫瑰玫瑰我爱你》,“引导者”会以粤语流行曲《笑看风云》作串联。另外,角色相关的事物例如琼华酒楼、帆船等,都与香港环境息息相关,再加上演员生动而风趣的语言质感和形体动作,全剧能够容易迎合本地观众口味。然而,全剧原本对于生命的流逝,以及人际间互相尊重的态度,也在笑声当中轻轻带过,未曾发挥更高感染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