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李政道与CUSPEA\刘 俊

2024-09-03 05:02:1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听到周围学理工的朋友们说要去考“卡思比”,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经过朋友解释,才知道“卡思比”是“中美联合培养物理学研究生考试计划”(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英文缩写“CUSPEA”的音译。这个“卡思比”由一九五七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教授在一九七九年提出,得到邓小平、严济慈等国家和科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中美也刚刚建交,开辟这条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通道,无疑十分艰难,却极具前瞻性。当年许多优秀的理工科学生通过“卡思比”考试,得以远赴美国接受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如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成为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和精英骨干,“可以说,CUSPEA是新中国对外科技和人才交流史上的一个丰碑,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按照正常的研究生入学程序,去美国留学都需要考TOEFL和GRE,但那时的中国尚未开设此类考试,为此李政道绕开这个“正常”的招生程序,直接和美国的各大学物理系联系,解决“接受”中国学生的问题,并争取到这些大学承担中国留学生的学习费用,与此同时,他又和国内的有关机构合作,在国内组织笔试和面试。可以说在当时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的交流渠道尚不通畅的情况下,李政道创设的这个“全新的、暂时性的、公正有效的留学渠道”,为尽快培养中国急需的理工科人才,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CUSPEA不属于美国的研究生招生系统,因此所有在美的组织协调工作乃至向美国各大学寄发信件,都靠李政道及其夫人和助理亲力亲为。在CUSPEA存在的十年间,李政道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忙于相关事务,甚至凭此项目赴美的中国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李政道也经常亲自帮忙解决”─由此他获得了一个“总家长”的称号。

  今年八月李政道遽归道山,举世同悲!他对中国的那份拳拳之心,天地可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