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冯内果的故事坐标图\米 哈

2024-09-06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读过二十世纪著名美国小说家冯内果(Kurt Vonnegut)的经典作品《第五号屠宰场》或《猫的摇篮》,会着迷于他独特的奇幻、幽默,以至对人性的观察,但大家未必知道冯内果也是一位故事结构研究者,更加设计了一套“故事坐标图”。

  冯内果的故事坐标图是这样的:纵轴是“G─I”轴(Good Fortune to Ill Fortune Axis),从上到下,代表主角从幸运到不幸的变化;横轴则是“B─E”轴(Beginning to End Axis),从左到右,表示故事从开头到结尾的进程。

  在这坐标图上,故事的发展随着主角的境遇变化而移动,描绘出故事的起伏。随着情节的推进,故事线会从开端(“B─E”轴的起点)移动到结尾(“B─E”轴的终点),而主角的命运则会在“G─I”轴上升或下降,取决于他所经历的事件。

  接下来,冯内果提出了五个基本故事结构,而第一个是“人陷困境”(Man in Hole)。这种结构通常从“G─I”轴的中点之上开始,因为冯内果认为,读者一般不喜欢看到一个开篇就是不幸的主角。

  但,接下来,“做个虐待狂,让可怕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角色身上。这样读者才能看到他们的本质。”冯内果曾经如此说道。主角要“人陷困境”,而故事的剩余部分则围绕主角如何设法脱离这一困境,直到最终他成功脱险,并达到比起初时更好的状态。

  冯内果在坐标图中表示,当主角摆脱困境后,这条线会在“G─I”轴上显示为一个更高的点,标记主角的成长和改善。同时,他也接近“B─E”轴的末端,表示故事接近尾声。

  如是者,人陷困境的故事有六个环节:开篇幸福,但主角心存不安或不满;被迫离开;受到恐吓或威胁;想要回家却无法如愿;最终回家;结局幸福,主角心满意足。

  这样的解说是否太理论化呢?现在,请你尝试以“白雪公主”的故事套入这个“人陷困境”的结构,即一清二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