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春蚕与喜鹊\胡一峰

2024-10-09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AI写作水平越来越高,促使我们思考写作本身。我把写作分为两种样式。一种是春蚕吐丝式,想要表达的一切成竹在胸,好比吃饱了桑叶的蚕,滚圆发亮,接下来它所吐出的丝,都已经成熟在它肚子里了,它所要做的,无非找一个顺眼的角落把丝吐出来。另一种是喜鹊搭窝式,从东边衔来一根树枝,从西边叼起一团毛絮,拼拼凑凑,做成一个窝。这些乾枝枯叶、毛絮泥块,哪一块用在窝的哪个部位,我想喜鹊并没有详细图纸,觉得某个东西大体有用,便衔来,积够数了,窝便成了。故而,不但不同种类的鸟的窝不一样,同一种鸟,搭出的鸟窝也有差别。

  写作者也相仿。春蚕式的必先把义理考据辞章在心里反复盘算直至腹稿完成,方才打开电脑,敲击键盘,一挥而就。喜鹊式的则不然,大体有个想法或刚想到了题目,甚至只是偶得好句,便新建一个文档,敲下灵感,按键声是灵感最好的“助产婆”,敲着敲着,文章就写出来了。如果一时写不出来就放下,读读书,聊聊天,新的材料找到了,新的想法冒出来了,就接着往下写,直至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思绪完全铺陈开来。

  回到AI写作,它似乎是两种写作样式的糅合。AI写作时,首先要给它一些提示词。那就得想明白文章的立意主旨、内容结构、风格调性,AI方能施展“才情”,输出宏文。不过,提示词再完备,AI的稿子也很难一次达标。这与AI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有关,其实也和腹稿变成提示词时信息的必然衰减有关。于是,就需要“喜鹊”上场了,给AI提供更多的要求和思路,让它在更广泛的语料库中找到合适的内容,对文稿进行修改润色。“春蚕”和“喜鹊”的合作,才能最终完成写作任务。

  仅从写作这件事来看,AI不是对某种单一人类行为的模仿,而是人类行为的重塑和再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