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芳香文化历史悠久,无论是祭天的宗教仪式还是文人雅士的香席,香料与香具在这片土地上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香的使用和品鉴不仅与古人的生活美学息息相关,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艺术创作。历时三个半月,香港艺术馆与上海博物馆联合筹划的“寻香记─中国芳香文化艺术展”近日在香港落下帷幕。本期与读者一同回顾当中的精彩展品。
“寻香记”展览中,来自上海博物馆的精选藏品包括两件首次在香港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代陈洪绶的《斜倚薰笼图》(附图)和南梁的释慧影造释迦牟尼佛漆金石像。
《斜倚薰笼图》是明代“变形主义”绘画大师陈洪绶的重要作品之一。在陈洪绶留下的作品中,《斜倚薰笼图》尤其精美,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形容它为“精品中的精品”,并指出这是陈洪绶中年时期的代表作,能在上海博物馆以外的地方展出极为罕见。
此画描绘了一位贵族女子悠閒地享受薰香,她斜倚在薰笼上,裙裾半掩薰笼,透过笼中的鸟形香炉散发出的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作品的刻画细腻,场景生动,色彩运用精致。
陈洪绶在中国人物画方面的成就非常高,仕女画是他的主要作品类型。《斜倚薰笼图》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用香的经典场景,也反映了晚明时期文人士大夫家庭的生活状态。晚明是复古风气盛行的时代,这幅画作不仅是对古代风格的模仿,也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生活情境,展示了薰笼在日常生活中的多重用途,如在黄梅天用来烘干衣物或冬季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