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煮一碗清汤荞麦面\蓬 山

2024-12-04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周末,煮了一碗清汤荞麦面。东京的业务超市里,一包荞麦面不到二十日圆,便宜得难以置信。几分钟煮熟,加上水菜、鸡蛋、葱花、笋丝、豆芽,须臾而成。热腾腾吃着,很有仪式感地慨叹:致早已逝去的青春。

  人老多情。七○后、八○后如今已进入怀旧风徐吹的年纪。风中,偶然就会飘来一阵“课本美食”的香气。当年的课本,简直是一部纸质的食评APP:武松景阳冈打虎前的熟牛肉,孔乙己佐酒的茴香豆,苏联“大森林的主人”做的烤松鸡,长征过草地时老班长的鲜鱼野菜汤……小伙伴们未尝不是一边听课,一边齿颊流津。就是《风波》里穷苦农家端出的“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都令人神往。

  而在打动肠胃的同时又打动心灵,首推《一碗阳春面》。日本母子三人在除夕夜面馆打烊之前,三个人一起吃一碗麵,靠着协力拼搏,度过了最艰辛的岁月。

  那个年代,并不像现在各地美食遍地开花,小县城里也能品尝到乾炒牛河、兰州拉面、过桥米线。笔者家在北方,以面食为主,但并不懂阳春面是何种做法。只是想像,定然是人间至味就是了。毕业后第一次到扬州出差,看到有阳春面大喜过望,味道当然比北方的打卤面清淡,但得偿所愿的喜悦,盖住了一切。

  多年后才知,自己张冠李戴。作者栗良平写的其实是《一碗清汤荞麦面》。小说在一九八八年底广播朗诵,次年五月出版,而在一九九○年就被编选入内地的高中课本,亦足见当时国际文化交流之热络。考虑到当时大多数国人不知日式荞麦面是何物,译者便借用“阳春面”做了本土化改造。如今国人眼界大开,新译文也早已正名。但这都没有影响,那碗麵升腾出的浓厚情感,赚得我们眼睛湿润喉咙哽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