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生活的时候,偶尔会去专门烹饪soul food的餐厅里饱餐一顿:高油、高热量、油炸的快乐铺满整盘。起初并不知道这些美食背后,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直到了解这部分历史,带着马丁路德金“I have a dream”的声声回响,方知文明的进程能不断延续,背后是一代代人的努力抗争,以及对自由、理想的向往。
一直在思考,soul food这个词到底怎么翻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得出准确答案。所谓的“灵魂料理”绝对是肤浅也万万无法抵达灵魂的,但若找出另一个版本取而代之,又实在无能为力。想明白它的根本意义,要回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彼时灵魂(soul)这个词被广泛用于非裔美国人中,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黑人音乐(soul music)。而后来出现的soul food,则特指他们的传统食物,在美国南部非常流行。若要再向前追溯,就不得不提当年美国的奴隶制度,奴隶主们为了用有限口粮做出能提供更多热量的餐食,便想到裹上玉米粉,高温油炸的方法。到现在,soul food已经褪去了沉重的外壳,从曾经的血泪史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认同,一种更多人喜欢、推崇的饮食流派。
如果你也喜欢油炸食品,那一定会对soul food赞不绝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早午餐中的人气选手炸鸡华夫饼。通常会选用整鸡大腿,甚至是半只鸡的体量,裹上面粉蛋液,入锅炸酥。配以松软的华夫饼,有时还会浇上枫糖汁。炸鸡外酥里嫩、个大顶饱,华夫饼作为碳水大户,也丝毫没有羞涩退却的意思。两者携手帮你补充能量,周末一个大半天就能畅快饱足。另外,炸牛排也是“放纵人士”的最爱,牛排用锤敲软,炸出来滚烫香浓,肉质鲜美吃着过瘾,绝对是囊中羞涩时改善伙食、奖励自己的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