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乐问集/跨界粤剧不是梦\周光蓁

2025-02-10 05:02:1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跨界粤剧不是梦

  送龙迎蛇之际,沙田大会堂上演由戏剧大家毛俊辉与团队精心制作的新编舞台创作,将德国剧作家作品改编为抗战主题,以现代戏剧、传统粤剧形式交叉述说现实与梦幻,配以现场中西乐器在乐池中紧贴剧情的音符,一部创意盎然的跨界作品由此诞生。

  正如毛Sir一月十八日首演当晚在台上与观众分享,《阿茜的夸啦啦救国梦》源于一九八六年在刚刚落成的香港演艺学院,首次举办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节,迎来两岸三地专家学者出席。当时演出的改编话剧之一正是《阿茜的救国梦》。这次以“戏剧戏曲、跨界创作”重新创编,通过抗战柳州市一客栈女工阿茜及她的四个救国梦,成为全剧四幕的发展主脉络。值得一提的是,剧名英文名称把“救国”译为“救世”,让全剧意义更为广泛。

  剧本故事性强、各人物性格鲜明固然吸引,但神来之笔在于引入粤剧元素,也就是布莱希特所提出的“异化作用”,为故事注入一层无限的想像空间,也就是女主角的四个救国梦:由一位严重缺乏自信无名草根女工,幻想成为巾帼杨门女将杨排风,拼死救国但枉受冤狱(见附图),与无能宋帝、卖国奸臣等形成强烈对照的同时,也从时间、空间对比现实抗战的艰险和无奈。这双重对比在全剧不断转移、进出。佩服台前各演员“变身”的本事,也佩服台后支援团队的高效。

  音乐方面,由江骏杰作、编曲配合剧情之余,也在关键点呈现戏剧张力。印象最深是第三幕从梦幻回到现实世界的一段大提琴独奏,配合宋帝转为宋市长道出无奈:“如此危机关头,有谁愿意问自己的良心?……不要做梦了。”也为第四幕阿茜明白救国不是梦铺路:“终找到自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