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与虞姬在大时代的淒美故事,千古传颂。上世纪一九二二年梅兰芳京剧《霸王别姬》,到七十年后张国荣的同名电影,焦点大多放在楚汉相争,又或历史悲剧性结局。《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古曲也突出战争、武斗等题材。近日一场音乐会,首次将虞姬寡言角色,一改为反战、反暴力的和平使者。
所言者是三月八日香港中乐团的瞿小松作品专场《虞姬梦》,通过三首作品,重述虞姬厌战及渴望和平等愿望,也就是无辜受苦老百姓的普遍愿望。
演出前有机会与瞿小松访谈这次重新构想的和平主题,原来与近日从关税战到实战的新闻头条无关。“早于二○○三年春,我与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在上海相遇。当时他邀请我再为乐团谱曲,我就向他提出《虞姬梦》,我之前读了齐如山的剧本《霸王别姬》,触动很深,尤其他通过虞姬的一些韵白唱词,表达厌恶战争、祈愿和平。因此实际上不应该是霸王别姬,而是姬别霸王。”
开场新编《霸王卸甲》也作相应重点转移。作品开始时仍然是传统武曲的格调,但发展到全曲末段的“众军归里”,作曲家把节奏放慢,琵琶独奏华彩段,接着筝、笛子、笙等先后加入,奏出江南丝竹氛围,形容“垓下”决战后,将士告别战争,“卸甲”归故里。
同样经过二度改编的《苦怨》,由女高音龚丽妮唱出东汉蔡文姬离别与归家的嗟叹,末段乐师们由钟声伴奏下吟唱观音菩萨六字真言。这一幕在下半场的《虞姬愿》末段再现。全曲五个乐章最后一个音符结束时,指挥与女高音双手合十静立半晌(附图),也应了作曲家所言:“以深广的慈爱与悲悯,祈愿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