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杂果宾治/如此粗犷\羽 羊

2025-03-21 05: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多得奥斯卡获奖电影《粗犷派建筑师》,粗犷主义建筑似乎再次受到关注。本地书店以粗犷建筑为焦点书目,把《Brutalist Japan》(Paul Tulett著)、《Brutalist Britain》(Elain Harwood著)、《Brutalist Paris》(Nigel Green、Robin Wilson著),还有本地的《未知的香港粗犷建筑》(彭展华著)等等,一并上架,蔚为奇观,才知道,世界各地曾出版的相关专书,原来那么多。

  事实上,国际间对粗犷建筑早有关注。于一九五○年代在英国兴起、一九六○年代至一九七○年代在世界各地普及的粗犷建筑,受到年月洗礼,面临清拆、重建的命运。策展人兼建筑评论家Oliver Elser,近年开展了“SOS Brutalism”计划,通过书籍、展览、社交媒体、网上资料库等等,叫大众关注那些“濒临绝种”的建筑。

  《SOS拯救混凝土之兽!粗犷主义建筑展》于二○一七年首度在德国建筑博物馆展出,然后陆续在世界各地举办。二○二○年首次跨出欧洲,来到台湾,由忠泰美术馆与德国建筑博物馆共同筹划展览。至于香港,循道卫理联合教会北角堂、油麻地赛马会分科诊所,还有中文大学多幢建筑物,都是粗犷建筑代表。日后到访中大,不妨在校园里走走,记得不要看手机,就抬头猜猜看看,哪些建筑,如此直接,如此粗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