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自嘲的创造力\米 哈

2025-03-24 05:02: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我们常常说要从生活中找灵感,但在哪里找来的灵感最具喜剧效果呢?答案是自己的短处、不足、缺陷,以至失误。自嘲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这代表了我们消化了值得羞耻的事,而自嘲更是一种极致的创作手段,有时更可以令人笑中有泪。

  我最近读到一本诗集,收录了一班银发族撰写的短诗,每字每句都是自嘲,有时叫人喜乐,有时叫人感动。例如,有一位老人自嘲善忘,写道:“找纸笔到一半/就已经忘记/我到底想记下什么”,而另一位六十八岁的作者则写:“计步器上/一半的步数/都是在找东西”。

  除了善忘,老人们还会自嘲身体的各种不适。有人写心肺功能之差:“吹生日蜡烛/低血压的我吹到/头昏眼花”;有人写腿部肌肉不听话:“脚被绊了一下/回头看一眼/路上什么也没有”;有人取笑自己的髮量稀少:“即便头发这么少/还是得付/全额的理发费”。

  从老人们写下的诗句,我们可以读到他们如何以自嘲转换心态,将那些可以自怨自艾的现实,转化成一笑置之的人生经验。他们看开了,于是不怕睡眠不足的早起:“早早就醒了/躺在床上想/闹钟怎么还不响”;也不怕终日无所事事:“起床了!/但直到睡觉前/我也无事可做”。

  的确,当我们看明白了值得自嘲的事,那件事便再不是一种不足。我们接受了它,接受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更会想说它、笑它、展示它。

  在这本诗集中,“老”是主题,而老人们在写诗中,便找到应对“老”的态度,于是有人可以讽刺地写道:“在医院等了三小时/检查结果居然是/‘年纪大了’”;更有人取笑自己的“虚伪”而写道:“总是说着/‘我活够了’/然后定期看医生”。

  说到这里,我还未提及这本诗集的名字,而书名也是取自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首短诗,一位七十五岁的老先生写道:“胸口悸动/以为是爱情/结果是心律不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