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碟中画”《穆索尔斯基选集》/《干草车》
刚过去的二十一号是十九世纪作曲家、俄国民族乐派著名组织“强力集团”成员之一的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诞辰一百八十六周年纪念。本周应景地分享一张收录其著名交响音画《荒山之夜》的黑胶唱片。专辑由英国厂牌Music For Pleasure于一九六六年灌录并发行,捷克裔英国指挥家沃尔特.萨斯坎德执棒美国费城管弦乐团联袂演绎了包括《荒山之夜》、两首歌剧《索罗钦斯基博览会》选段、三首歌剧《霍万兴那》选段等共九首作品。唱片封套选择的是北方文艺复兴巨匠希罗尼穆斯.博世的三联祭坛画《干草车》中的右侧翼屏“地狱”主题局部。
取材于俄罗斯民间神话传说的《荒山之夜》是由挚友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穆索尔斯基去世后整理并配器。穆索尔斯基曾在谱上有段关于曲子的文字描述:“来自地下深处非人类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赞颂和阴间的祭典,狂欢作乐……”而这段文字描述与博世笔下的地狱场景可谓高度契合。
博世《干草车》左侧翼屏呈现的是圣经《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的场景;中间主画屏则描绘了一群人围在巨大的干草车周围争抢干草,博世通过画面直观地呈现了一句佛兰德斯谚语“世界就像一辆干草车,人人都能拿走自己所拿到的”,进而影射对物质财富和肉体享乐的追求(争夺干草)最终会导致永恒的诅咒。而他对右侧翼屏“地狱”的描绘则呼应着天堂般的伊甸园,也可视为追求享乐后将面对的末日审判。熊熊烈焰的地狱充斥着各类妖魔鬼怪,它们在肆意地折磨落入地狱的人类。身为荷兰布拉班特镇一四六三年大火的目击者,博世笔下的地下炼狱是那样具象而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