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捉错用神的传统故事\轻 羽

2025-03-31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太阳之下无新事,中外电影圈经常会将传统故事重新拍摄,一方面以新科技制作独特视觉效果,又或将旧故事解构剖析,贴合现代人的感情和配合社会意义。当中只有少数成功例子,例如我国的动画电影《哪咤》系列便能反转传统,破旧立新。西方荷里活亦不时重拍童话故事,虽然娱乐性丰富,能够勾起成年观众的童年回忆,但是拍摄手法和重构的讯息是否能与观众联系,则是见仁见智。

  近期公映的《白雪公主》是其中一齣家喻户晓的西方童话故事,是次由真人演员担演的电影版本,却惹来不少争议。《白雪公主》的故事本来十分简单,正邪对立明显不过,主旨就是希望人们不要以貌取人,并要留存纯真爱护之心。电影版本为了添加新意,安排一位有色人种女演员饰演白雪公主。为了迎合当代社会的反歧视观念,角色的人选本无不妥,可是故事明明是“白雪公主”与邪恶皇后的对垒,现在勉强将公主角色变质,就是偏离了故事的原意。除此之外,故事的七个小矮人老实可爱,一直以来深受读者及观众欢迎。若以公平原则看待,大可安排真正的侏儒演员参演,现在电影以电脑动画塑造该等角色的独特形象,难免受人非议。

  这令我想起多年前曾在香港观看一个儿童剧团的节目《愚公移山》。表演团体以互动剧场形式,于小型剧场重现该传统故事。男主角饰演的愚公为了乡民出行便利而决意移山,壮志未酬便由后代继承遗志。但是剧中出现了现代环保人士,该等人士认为愚公的行径干扰了郊外环境,影响了湿地发展,更令雀鸟无处栖身,“移山”的行为不应持续。我观赏的场次刚巧有些教师作为观众,演后讨论会便即时提出意见。《愚公移山》旨在表扬人们的坚毅精神,与现代推行的环保概念并无关系,剧团的演绎明显是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