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能源车用户,出门头等大事是找充电桩。上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开车去郊外一处河滩踏青,提前从网上找好了河滩附近可充电的停车场。开到那才发现,充电桩在一个住宅区内。好在小区的门卫十分友好,让我们顺利驶入,充上了电。
出小区时,发现门口摆了个小摊。卖一些自制的卤菜,种类只三四样,想来只做这小区里的生意,所售都是经居民口味筛选过的。女儿看了说,想吃凉拌蕨根粉和醃萝卜。守摊的女老板三十多岁,见我们面生,知是路过的,不为解饿,只图解馋,就很友善地答应两样各来一些,拼作一盒,只收了一份的钱。
踏春归来,回到自家的小区,见门口也有一个小摊。其实,我见这摊好几次了,只是从未光顾过。今天或许受了前一个小摊的感染,不由得走过去看看卖些什么。说是货摊,其实是辆小面包车,打开后备厢,露出摆在里面的货物,种类却比先前那个卤菜摊丰富得多,有蛋糕、面包、酸奶,摆放整齐,看着干净卫生,另一个筐里还放着装成小袋的西红柿。
摊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我见车内写着自家牧场的字样,便问他:这些都是你自己做的吗?他说:是啊,都是自己做的,牛是自己养的,西红柿也是自己种的。我又问:老见你在这,生意不错?他答:还行,今天周末,可是我的“淡季”。说话时有一股年轻人特有的爽朗,带着善意和笑意,裹着自食其力的欣快,和那个卤菜摊主一样。
这些小摊很不起眼,可能无法作为什么指标纳入经济统计之中,但我以为,它们像测试水质的鱼,标识着社会的活力。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部复杂的器械,这一个个小摊就好比一颗颗铆钉,把生活的各个部件联结在一起,也把芸芸众生和他们各自的生活铆在一起,让日子过得结实、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