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如果”是因\米 哈

2025-04-04 05: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如果,很有趣。当我们将“如果”轻巧地放在句首,它就可以成为一种提问,又或是另一种角度去理解世界的方式,它更是一种发想故事的工具。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只要加上一个“如果”,立刻成为了无限可能,简单如:如果我不是我,那会怎样?

  最会运用“如果”的小说家,可能是史蒂芬.金。作为当代类型文学巨匠,他声称不是从剧情去逼近灵感,而是从假设切入:一个简单的情境,如果加入某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事情会如何发展?

  史蒂芬.金的小说如是这样从极其平凡的场景开始,然后像滚雪球一样,将日常包裹在恐怖、超自然、情感与心理的交织之中。比方说,如果一位母亲与她的孩子,跟一只染上狂犬病的大狗一同困在车里,那会发生什么事?这个“如果”,成为了《狂犬库丘》。又例如,如果黑泽明《七武士》的情节来到一个小镇,而敌人不是抢农作的山贼,而是要绑走孩子的外来人,那会怎样?于是《黑塔》系列中的《卡拉之狼》就诞生了。

  史蒂芬.金以“如果”的直觉问题出发,不断堆叠、翻转,最后写成令人难忘的故事。《魔女嘉莉》便是一个经典:如果一个从小被母亲宗教狂热压迫、在学校又被霸凌的少女,突然觉醒了强大的念力,会发生什么事?在那一个毕业舞会的晚上,一场精心设计的羞辱终于将嘉莉推向极限,她的念力全面爆发,小镇迎来一场血腥的末日……

  “如果”让写作从模仿转向创造。它不需要你马上就知道故事的结局,只要有一个问题,就足以打开通往无数情节的大门。“如果”是因,故事是果。当你在日常中常常问“如果”(what if),又或“何不”(why not),你便不再是生活的旁观者,而成了故事的制造者。

  又说,对我来说,史蒂芬.金最重要的一次“如果”问答是这样的,他说:“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两件事务必做到:大量阅读,大量写作。”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