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们学了很久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应该是‘天生吾徒有俊才’;不是‘古来圣贤皆寂寞’,而应该是‘古来圣贤皆死尽’……”最近又有一批自媒体开始炒作《惜樽空》与《将进酒》,说什么“这才是真正的李白原版,比教科书上的更狂百倍”。
这当然有营销号一贯的夸张表达在其中,《惜樽空》见于一九○○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的一批书籍文献,其中抄录的诗文与我们如今熟悉的《将进酒》相比,在个别字词上有些许不同,除了开头引述的两处之外,还有一些如不是“高堂明镜悲白发”而是“床头明镜悲白发”,不是“朝如青丝暮成雪”而是“朝如青云暮成雪”等等。
其实李白的《将进酒》从来不是只有一个版本,早有学者比较了唐宋元明清以来不下二十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些许不同。“天生我材”一句,同样出于敦煌文献的三个版本就不一样,除了“天生吾徒有俊才”,还有“天生吾桐有俊才”和“天生吾相有俊才”两版,而此后宋元明清各版均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为准。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抄写者听朗诵者口述之后记下,无论是朗诵者背诵时忘词现编,还是抄写者同音近音漏写错写,都可能造成各版本的不同。所以古文的考据,才会是一门独立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