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曾畅想自己“住的梦”:春天住在杭州,夏天住青城山或青岛,秋天一定要在北平,冬天以昆明或成都为宜。然后,还特别申明了一句:“各处的小宅,不管是什么材料盖成的,一律叫作‘不会草堂’─在抗战中,开会开够了,所以永远‘不会’。”
其实,在我辈这些打工仔看来,他老先生未免有点“矫情”了,那个年代开会再多,焉及现在的九牛一毛?以前,只要是下班后,便可躲进小楼,让嘴巴和耳朵暂歇片刻。如今,手机和互联网无远弗届,管你是在峨眉山富士山大屿山,随时随地就要来一次远程连线会议,还有数不胜数的群聊、文案、PPT,任什么样的“不会草堂”,恐怕都难抵挡这风卷残云般的攻势。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日前的一次讲话,被送上了热搜。他告诫当地官员:“口头汇报能说清的,不用费时费力制作PPT、小视频”“有统一口径就不要搞新名词”“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发现了撕下来就行,没必要非得拍照上传到网格系统”。
又如,“任务部署了,就要相信下级,给下级更多创造性落实的空间,允许下级怎么有助于目标实现就怎么幹,防止陷入‘你不放心、我不用心,你不放手、我不动手’的怪圈”;“一些工作定下来直接幹就行,却非要搞个专班拉起人马,甚至把关系不大的单位和人员也拽上,让大家‘没苦硬吃’”;“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开会、发文、填表上,计划规划一大堆,很多事情过程轰轰烈烈,结果不了了之,‘忙了个寂寞’”。
这个讲话被热捧,就是因为道出了大众对文山会海、形式主义的切肤之痛,成为了许多人的“嘴替”。如今讲究财务自由、时间自由、车厘子自由,这“不会”的自由,可比车厘子贵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