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澳门路环,参访妈祖文化村,学习传统文化。午餐转到路环民生区,尝当区美食,先吃现焗葡挞,学生接续四散寻找美食,茶餐厅、澳葡菜、中式粉麵都有捧场客。径自走入戴绅礼街的面店,配料可选牛扒、云吞、鲍鱼、花胶,最终点选较少吃的“鱼翅花胶汤面”,汤浓不腻,花胶与麵同嚼,搭配很好。
鱼翅多外出享用,家中少煮,因步骤繁多。清代《记海错》谈鲨鱼,早指出鱼翅的价值,详言:“其腴乃在于鳍,背上腹下皆有之,名为鱼翅,货者珍之。瀹以温汤,摘去其骨,条条解散,如燕菜而大,色若黄金,光明条脱,酒筵间以为上肴。”做法与食俗延续到现在,当然大翅小翅,处理与食用方法或有不同,翅针愈明朗色佳,价钱愈贵,现在仍是筵席间的贵价菜式。文中“燕菜”指“燕窝”,说鱼翅似燕窝不太准确,相似之处是同靠其他材料入味。
清代《随园食单》提到“鱼翅难烂,须煮两日,才能摧刚为柔”,其一法如下:“用好火腿、好鸡汤,加鲜笋、冰糖钱许煨烂。”清代《醒园录》也有“煮鱼翅法”,用料做法不同,提到:“香菰同油、蒜下锅,连炒数遍,水少许煮至发香,乃用肉汤,才淹肉就好,加醋再煮数滚,粉水豆粉和之以水的芡汁,少许下去,并葱白再煮滚下碗。”可加入熟肉丝或鸡丝,再用菇、油、蒜先爆,加少水稍煮,再多用肉汤,加醋调和,勾芡洒葱白,可能是现代“碗仔翅”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