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大川集/历史的缝隙\利 贞

2025-04-09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刚看完历史小说《食南之徒》。在小说后记里,作者马伯庸写道《食南之徒》的源起是《史记.西南夷列传》里的一段短短二百多字记载,其大意是汉朝时南越凭借五岭之险与汉军对峙,汉使唐蒙出使南越,吃到了一种特别的酱汁,顺藤摸瓜得知酱汁出自蜀地,而自蜀到越有一条经过夜郎国的水道。最终,汉军凭此水道绕过五岭天险平定南越。从史书上两百字的只言片语,发展成一篇近十八万字的长篇小说,这正是“马亲王”最擅长的“历史缝隙小说”。

  史书一贯惜字如金,上一行与下一行之间小小的“缝隙”,若以历史的维度还原,具体到彼时彼刻的某人某事,往往会留下巨大的空间。因为缺乏具体而细致的联系,史书的文字初看上去多有“传奇”之感,就如同上文“南越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因为一种食物而灭国的国家”的感叹。但马伯庸奇思妙想,为汉使唐蒙“脑补”了一个“不关心王朝战争,一心追求极致美食”的人设,他来到食材丰富、“最会吃”的南越之国,能留意到他人未曾注意的小小酱汁,从而刨根问底,从一缕微妙滋味,牵出大汉与南越的国运,这个故事就“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了。

  更有趣的是,小说中南越政权对中原王朝的复杂心态像极了如今的某个小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