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夜行扬州\胡一峰

2025-04-11 05:02: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每座网红城市都有网红街,扬州的东关街便是。在扬州开会,晚上体验了一番。我从街西头进入,只见游人熙熙攘攘,商铺挨挨挤挤,有的卖扬州独有的“三把刀”、盐水老鹅,有的卖哪里都有的臭豆腐、椰子蛋。边走边看,一路东行,远远见一城门,走到跟前,脚下不似先前平整,而是坑洼的大石条,再往前,“东关古渡”牌坊赫然在目,嗅到一些水气,原来东关街的另一入口连着河道。扬州因运河而兴,当年由古运河上岸的船客商贾,应是由此入城的。我今天这趟东关街之行可谓“倒行”了。

  而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乃因出发前查了下攻略,网友说东关街附近的皮市街、彩衣街也很好逛。于是,我先去了东关街西延长线上的彩衣街,这条街路窄人多,仿佛东关街的序曲或尾声。街上大概有几十家足艺店。扬州修脚久负盛名,俗称“扦脚”,雅号“肉上雕花”。修脚店家家打着“非遗传承”的牌子,开在此处,应是专做游客生意的,手艺如何不得而知,但游人暴走半晌后得个地方松快下腿脚,必是舒坦的。不过,我对此道向不感冒。

  相比而言,皮市街的文艺气息就要浓得多了,咖啡馆、花店、文创店、书店,有腔有调,吸引了不少汉服女孩拍照打卡,古风与青春,给街市的春夜刷上了焦糖色。而最让我流连的是近旁的东圈门,小巷古朴幽静,与它喧闹的近邻恰成对比。作为曾经的盐商聚居之地、当年的“富人区”,巷内深宅大院,自成格调。

  我在昏暗的路灯下缓步前行,打着手机电筒,找到了清代经学家刘文淇的故居“青溪旧屋”,刘氏四世治经,曾孙刘师培是与章太炎齐名的国学大师;又找到了何廉舫的“壶园”,盐商汪伯屏的“汪氏小苑”……人文扬州展开了它的史册,文化的毫光细密透亮,让如水的夜色愈发动人。 (散记江苏之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