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澳门交流,晚餐由学生安排,一行人坐车到航海学校街,穿巷进邨,走入客满的火锅店。学生想吃“青芥末手撕鸡”,早经预订,率先上桌,鸡肉混芋籤,添芥末混和,微辛惹味,风格强烈。火锅汤底,点选“卜卜蚬锅”和“冬瓜盅粥锅”,蚬鲜热煮,开口即吃最宜。冬瓜粥清,添虾滑、牛肉等料滚煮,原汁留粥,滋味丰富。轻刮瓜肉配粥,消暑清心。
《古今医统大全》早有记载“冬瓜粥”,材料有去皮冬瓜、豆豉、葱白,只有简述做法,三种材料“煮作羹,下五味和,常食。作粥尤佳。”冬瓜葱白,大块细切,悉随尊便,调味也随心,煮汤可,煮粥更好。清代《宋稗类钞》提到“嫩冬瓜煮鳖裙羹”,“鳖”又称“水鱼”,水鱼多见炖汤、炆煮,水鱼裙边煮冬瓜汤,不知味道如何。
冬瓜食用方法多,清代《本草洞诠》“冬瓜”,谈到:“冬瓜经霜始美,以其时名之也。其肉可煮为茹,可蜜为果,盖兼蔬果之用。”成熟冬瓜,皮生蜡质如霜,如冬天之瓜,因而命名。瓜肉可煮素,可蜜煎成果品,像蔬菜水果般两用。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有“蜜煎冬瓜法”,做法如下:“经霜老冬瓜去青皮,近青边肉切作片子,沸汤焯过放冷。”冬瓜去皮切片,只取瓜肉,煮过放凉备用。取石灰水加蜜糖先熬煮,再放冬瓜片,煎煮至收乾。再加蜜糖,将冬瓜片煮至微黄,入容器,待完全放凉,再收好备用。蜜炼冬瓜,未曾尝过,现代冬瓜配甜,多用砂糖和黑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