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略萨和门罗\乔 苓

2025-04-17 05:02: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前几日,秘鲁作家略萨去世,享年八十九岁。过去一年里,已有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离世:略萨是二○一○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去年五月去世的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是二○一三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两位作家生前都曾来过中国,拥有大量文学“粉丝”。

  略萨著作颇丰,代表作有《绿房子》《酒吧长谈》《公羊的节日》和《世界末日之战》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略萨就以观光者的身份来过中国,二○一一年六月,在获得诺奖半年后,他再次抵达中国开始为期九天的中国行,并与莫言、张抗抗、王安忆、叶兆言、孙甘露等多位内地重量级作家交流。

  门罗毕生专注于短篇小说创作,有《逃离》《我年轻时的朋友》《公开的秘密》等代表作,瑞典学院授予诺奖时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门罗比略萨更早到访中国,一九八一年曾受中国作协之邀访华,参观游览了北京、西安、广州等城市。在为期半个多月的访华行程中,门罗度过了她的五十岁生日,回国后,她在回忆文章中称在广州的庆生是“一生中最棒的生日”。

  略萨和门罗都是一生坚持写作。略萨有严格的写作日程,周一到周六集中写小说,周日写杂志文章,即使没有任何新想法,每天清晨到下午两点都待在书房里工作。门罗一般从早上八点钟开始,写到上午十一点左右结束,她曾接受采访说没有一天停止写作,就像每天都会坚持散步一样,不锻炼身体会失去正常状态,不写作则无法保持警觉性。

  两位诺奖作家对写作都有着纯粹的喜爱。门罗许多早期作品是在做完家庭琐事的间隙完成,她曾描述自己的生活:忙里偷閒,趁孩子睡了,菜也烧完,赶紧写上一句半句。略萨则说过,即使写作不能餬口,也会继续写下去,文学与写作不只是稻粱之谋,于他更是“一种对抗不快乐的方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