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馆藏撷英/蝴蝶櫈\閒 雅

2025-04-18 05:02: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期家中装修,为玄关寻觅一张兼具美感与实用的换鞋櫈时,目光最终落在日本设计大师柳宗理的蝴蝶櫈(Butterfly Stool,附图)。这张诞生于一九五○年代的经典之作,不仅以轻盈的蝶翼造型令人一见倾心,更因其工艺深度与文化意涵,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罗浮宫、维特拉设计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列为永久馆藏。

  蝴蝶櫈的设计初衷,源自柳宗理对“用之美”的哲学坚持。他受父亲柳宗悦(日本民艺运动推动者)影响,主张器物应摒弃浮夸装饰,回归实用本质,同时融入传统工艺的温润感。蝴蝶櫈的结构看似简约──两片对称的模压胶合板以铜棒与螺丝固定,形似振翅的蝴蝶,实则暗藏精密计算。其七层垂直纹路的桦木夹板经高压热弯成型,既确保了承重力,又透过“对花”工艺将木纹无缝接合,展现宛如天成的自然纹理。这种“以工业技术实现手工质感”的矛盾统一,正是他的美学核心。

  蝴蝶櫈的造型灵感,被认为隐喻了日本神道教的“鸟居”拱门线条,而双翼般的曲面却又呼应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流线型风格。柳宗理早年师从柯布西耶的弟子夏洛特.贝里安,并受美国设计先驱伊姆斯夫妇的胶合板家具启发,但他并未覆製西方样式,而是将日本传统建筑的含蓄与现代工业的理性熔于一炉。

  蝴蝶櫈低矮的弧线便于穿脱鞋履,坚固结构足以承受日常使用,而木质的温润更为空间添了份静谧禅意。这张获诸多博物馆珍藏的櫈子,见证每日出入家门的平凡时光,这或许正是柳宗理所追求的浑然天成的“用之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