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现代版“楚腰之祸”\关 尔

2025-04-22 05: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相传春秋时期楚灵王偏爱细腰之人,宫中臣子、侍从为迎合其审美,极端节食束腰,最终导致满朝文武饿殍遍野。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典故,揭示了上位者个人偏好被无限放大后对社会秩序与公共利益的侵蚀。

  近日发生在内地某市的商户牌匾“禁色令”闹剧,可谓这一历史剧本的现代翻版。市场监管部门以当地主政官认为“红色太艳、蓝色太俗”等主观审美为由,在缺乏法律依据与民主程序的情况下,强行统一店招牌匾色彩,以至出现了连锁品牌的标准色被迫更改、医院的红十字标志被涂成绿色等荒诞景况。商户们不仅承受了经济损失,经营自主权也受到侵害,一时引发舆论巨浪。

  商铺招牌是商户招揽生意的“名片”,标志性配色也是其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合乎公序良俗,招牌使用什么颜色,属于经营者的合法权利,理应得到尊重和保障。香港街头就曾因布满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招牌而闻名遐迩,这些店招色彩斑斓、风格各异,不仅没有因所谓的“艳俗之气”遭到诟病,反而成为“东方之珠”繁华夜景的标志性视觉象征。

  可惜内地某些地方的管理人员,对“千店一面”的整齐划一总抱有迷之执著。一句“口头通知”,招牌就得“改头换面”,权力之任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与楚王宫中“束带紧腰、日食一餐”的闹剧何其相似?

  如今,虽然迫于舆论压力,出台“禁色令”的当地政府负责人已被免职处理,但要打破“拍脑袋”决策怪圈,不能止于个案纠偏,更需系统性修正治理逻辑。唯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用法治约束主观意志的氾滥,才能避免“饿死细腰”的古代寓言在当代社会改头换面地重演。当城市的天际线不再被权力审美强行调色,经济的内生活力与文明的多元光彩才能真正交相辉映。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