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轻 羽

2025-05-05 05:02: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舞台艺术的特点就是千变万化,它可以有一条基本的标准界线,同时亦可以没有任何标准,总之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现代剧场的表演多元化,尤其是戏剧艺术,除了述说故事,更着重观感体验,并且以导演为主导,再加上各式各样科艺技术,例如灯光、音响、录像投影,令舞台上充满多层次的象征符号,虽然让观众产生不同感受和联想,但有时亦会令观众眼花缭乱、目眩神迷,原本的表演主旨和讯息如堕五里雾中。

  现代社会有一句英文术语 “Less is More”,套用在舞台艺术亦适合,意思就是舞台上呈现的一切人物或景象都有特定意义,不应存在多余的物品。舞台上就是去芜存菁,人、物或情景都能传达讯息,并能与整体演出互相配合,发挥最高效用。

  今天的佛诞假期,又令我想起 “Less is More”,倘若意译成中文,会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民间从前说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是略带贬义,就像后来出现的“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前者表面上叫人减少争执,处处忍让,甚至有点低声下气、委曲求全的意思。后者完全是一种躺平心态,叫人不理世事,不思进取。以前亦有人认为佛教是一种避世的宗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像成为佛教徒的标签。

  “出家人都具有坚毅精神,不畏困难的。”三十多年前我曾经参与短途出家法会,当时听过法师如是说。正信佛教的僧侣或教徒,除了个人一心向善,亦要心存大爱。学佛之人不怕路途崎岖,只会迈步向前。故此修行之人都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就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又正如“我佛慈悲,亦要降魔伏妖。”面对邪魔外道,佛家绝对“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因此佛家从来不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会凡事尽力,事事认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