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涉及医学教育公平的“董小姐事件”在内地社交平台持续发酵。事件起因是京城某三甲医院医生因私德问题被妻子举报,随着事件更多细节流出,另一当事人董小姐的不平凡医学之路引发诸多争议。
本科在美国修读经济学的她,通过北京协和医学院特设的“4+4”项目在短短四年间晋级为医学博士。令人费解的是,转入医学教育赛道之后,她的学术生涯如火箭般蹿升,三年时间内就参与发表了十馀篇跨学科论文,研究方向横跨骨科、消化内科、胸外科等专科,可谓五花八门。
所谓“4+4”项目是在内地医学教育领域具有极高地位的北京协和医学院,自二○一八年起创建的医学教育试点班,招收毕业于全球高水平大学的非医学专业本科生。此项改革的初衷或许是为新医科建设改革作出探索,但从目前来看,其招生标准和教育成果均令人存疑。网民搜索相关资料发现,与董小姐一起接受“4+4”试点教育的学生,有些本科学的是园艺、地质、西班牙语,甚至还有擅长舞蹈的文艺特长生。当中有人的博士毕业论文完全达不到应有考核标准,却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且毕业后大多进入了内地顶流的医院工作。是这些人均为天资聪颖的学医天才,还是背后有不正常的托举?让人疑窦丛生。
医疗与教育,一个关乎生命的尊严,一个关乎发展的机会,共同构筑起现代社会最基础的信任体系。如果寒门学子挑灯夜读十几年,最终也抵不过特权干预下的“弯道超车”,未免令人心寒。而医学教育的特殊性更在于,若医学人才库混入专业素养不足者,其职业风险最终将由患者承担。这种“从教育不公到医疗隐患”的传导链条,必然会触发集体安全焦虑。
好在国家卫健委及时出手,积极回应。期待能尽快查清事实,拨云见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让公平阳光照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