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闻港食/酒酱东坡肉\萧欣浩

2025-05-12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台北偶遇香港朋友,相约晚饭,共同招待一位日本前辈。日本前辈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独自到台北体验,同到一家中餐厅,在台北车站一带。小点先上,小笼包味一般,凉拌腐竹太辣。日本前辈倒不介意,吃得津津有味。

  接续上烤方,即东坡肉,配月亮馍,即白麵蒸制成半圆厚片,中间可用手打开,夹入细分东坡肉。东坡肉肉嫩膏清,汁浓不甜,夹饼沾汁最佳。东坡肉最早参考,来自苏东坡的作品《猪肉颂》,后人多有参考,清代《清稗类钞》有“东坡肉”一条,也是先引《猪肉颂》,再详谈:“今膳中有所谓‘东坡肉’者,即本此。盖以猪肉切为长大方块,加酱油及酒,煮至极融化,虽老年之无齿者亦可食。”材料做法,大概如此,但猪肉品种,调料多少,火候足缺,都影响成品。肉膏相配,是啖出油腻?还是尝出佳味?依厨师功力,看自己运气。

  清代《浪迹丛谈》也有载“东坡肉”一条,同样引用作品,但没谈煮法,反谈当时的煮食现象,说:“今食品中有‘东坡肉’之名,盖谓烂煮肉也,随所在厨子能为之,或谓不应如此侮东坡,余谓此坡公自取之也。”东坡肉烂煮,但手法如何,各有不同,如味不佳,又称“东坡肉”,似乎不妥。文说不免是苏东坡写下煮食作品,因而自找的。

  清代《清稗类钞》另记“锅烧肉”,详如下:“以猪肉为之,煮熟,不去皮,灼以麻油,切块,加盐或酱油。”与“东坡肉”分别在于,烹调时间的长短、调料的不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