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造神”生意\蓬 山

2025-05-14 05:02: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前几天,知名科学家颜宁“叕”一次在社交平台上,投诉有自媒体在网上制造她的假简历。之所以说“叕”,是因为这几年,她已多次进行类似投诉,可以说不胜其扰。然而此类造假却稗草般野蛮生长,难以除根。

  这些谣言有个特点,它们并非诋毁、污蔑,反而是高调肉麻地吹捧。譬如,颜宁就被贴上了“学霸女神”“天才少女”等许多标签。还有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员韦东奕,前几年意外走红,被称为“韦神”。这位异常低调、醉心学问的青年学者,被无端裹挟进大量谣言当中,如“六个博士四个月搞不定的难题,韦东奕一晚上解决”“哈佛大学打破百年校规,免试英语破格录取韦东奕”等。

  造谣者还振振有词,标榜这些都是“正能量”,是为了致敬名人,为了激励大众,真可谓“用心良苦”。其实不过仍是流量买卖罢了。把名人工具化,当成吸睛引流的营销手段。任凭谁,遇到这种事,都不会感到高兴。

  对于纯淨的空气而言,浓烈的香水味与臭豆腐的味道一样,都是一种污染。捧杀式造神,同样构成侵害名誉。又如,近日中国造“猛龙”战机大发神威,于是又有所谓“埃及沙特连夜发来询价单”。去年中国新一代隐身战机试飞时,网上便马上流出所谓“五角大楼紧急加夜班,华盛顿夜大堵车”。类似“鸡汤爽文”,满足了某些情绪价值。但中国强军重器的突飞猛进,是大批科研成员踏实辛勤工作的结果,完全不需要“假新闻”来进行某种“镀金”加持,否则反而是极大不尊重。

  类似内容,稍加查证不难识破。然而一些网络平台装聋作哑,默许纵容了“鸡汤流量”“鸡血流量”的传播。这不仅破坏了网络生态,也影响了平台的公信力。长远来看,因小失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