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园/麵里乾坤大\蓬山

2025-05-15 05:02: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前几天回北京,家附近新开了一家山西刀削面馆。墙上海报印着一首诗:“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麵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这简直有武林大侠的风采,而且丝毫不浮夸。

  隔着玻璃窗,后厨的大师傅将麵团顶在头上,厚实的板刀刷刷舞动,削下来的面条准确地飞到汤锅里,翻了几个滚之后,另一位厨师用笊篱捞出来,再浇上一勺滷子,撒上一把香菜。热腾腾的麵,片片如柳叶,被肉丸、卤蛋、黄花、木耳、西红柿熬成的滷汤汁一泡,真是香透了!

  “麵里乾坤大,碗中天地宽。”小麦、蔬菜、肉蛋的营养融为一体,的确是天地育人之道。身为北方人,笔者算是“资深”的面食主义者。各种面条,无分东西南北,炸酱面、热干面、油泼麵、拉面、刀削面、阳春面、蟹黄麵、车仔麵,无论是乾炒的、乾拌的还是滷汤的,都能大快朵颐。面条古称“汤饼”,被古人认为是洁淨的食品。尤其是夏天到了,蚊蝇多,且生食多,肠胃极易患病。而沸水煮过的面条,充分杀死病菌,且可激发汗液,祛除湿气,又容易消化,对肠胃友好,故而有“避恶”之用。

  很多诗人也是面条爱好者。比如黄庭坚的《过土山寨》:“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这说的是福建的“线麵”。行船一帆风顺,又有可口面条下肚,真是畅快淋漓。

  明代有竹枝词:“明月垂杨独树桥,桥西熟酒好良宵。红香细剥莺哥嘴,嫩白鲜羹玉面条。”令人忍不住口齿生津,恨不得马上大啖一碗。这是精致的江南面条,不比北方的刀削面、炸酱面那么豪放。而面条,最好是大口大口地“狠狠吃”,才够快意,像贾府小姐们那样细嚼慢嚥,就少了好多滋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