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越剧《织造府》和《英雄少年》,两部戏都很有“网感”。《织造府》讲的是曹雪芹旧地重游,化身贾宝玉,经历《红楼梦》里多个名场面,与林黛玉、薛宝钗、贾母、妙玉探讨人生。借助“穿越者”的全知视角,这位“贾宝玉”对大观园中人的命运有了新的思考。《英雄少年》是天波杨府的故事,出征金沙滩前,杨家八个小将争相请战,可称传统杨家将故事的“前史”,戏分最重的人物从杨六郎转到杨七郎,而情节大多也是新的。
从网络文学角度看,《织造府》是典型的“穿书”,《英雄少年》则是妥妥的“番外”,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反哺”。这种因网而兴的新文学至今已三十多年,从内容到形式,从语言到语法,从风格到美学,都趋于成熟,传统文学以及其他艺术种类自觉不自觉地受其浸润。
这些年来,银幕荧屏、大屏小屏,网络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剧随处可见,且不乏爆款,穿越、修仙等网文类型悄然成为影视标签,大批影视观众由网文粉丝转化而来。纵观网络文学由无到有,从边缘人成为宁馨儿,就像一个野孩子在成长中实现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以其所有给予昔日的给予者。
较之电影电视,戏剧的资历更老,规矩更多,程式更严,但在汲取网络文艺新元素方面并不后人。前些年,我看过以网恋、网暴等网络生活现象为题材的话剧,也看过改编自网络小说乃至网络游戏的音乐剧。《织造府》和《英雄少年》更进一步,把网络文学的创作设定融入戏曲剧作结构之中。《红楼梦》与《杨家将》都是传统文学的经典文本,在网络上不乏同人再创,受网络文学之反哺又搬演于舞台,为传统戏曲别开生面。而这种“反哺”本质上反映了新技术冲击下艺术的自我调适和内在整合,将做出更令人期待的新作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