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供港”商标\蓬 山

2025-05-22 05:02: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内地“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之际,曾集中曝光了一批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的商标,如“壹号土鸡蛋”、“千禾0”酱油。原来并非“土鸡蛋”,也不是零添加酱油,而只是普通鸡蛋、酱油,冠以“壹号土”“千禾0”商标。此类耍小聪明、玩弄文字游戏的商标,被网民讥为“心机标”。被曝光后,商业诚信一落千丈,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无独有偶,近期深圳又查处了一起“供港壹号”商标案,套路如出一辙。其产品并非用于供港,而只是在商标里嵌入了“供港”二字,借此扯虎皮拉大旗,故意混淆概念,自抬身价,赚取不当溢价。

  几十年来,内地众多企业,持续为香港供应各种肉蛋奶菜果等生鲜产品,丰富了香港市民生活。在此过程中,也建立了完备的质检、认证体系。“供港食品”在许多消费者心中,意味着高品质、高标准和严格监管,被视为行业标杆。这些商家,靠诚实经营和优良品质,树立了良好声誉和形象,而非刻意突出甚至夸大“供港”标签。相反,诸如“供港壹号”商标案,不仅涉嫌虚假宣传和消费欺诈,也损害了供港食品长期以来所积累的口碑,李鬼作恶,李逵背锅。

  近几年来,诸如“供港”“原产地”“绿色”“有机”“土法”“零添加”等概念,常被一些不良商家包装、滥用,用模糊表述以假乱真,挂羊头卖狗肉,谋取不正当利润。消费者囿于认知所限,难以分辨专业术语,便容易掉进“心机标”擦边式营销的陷阱。对于此类事件,首先要从源头上加强把关。譬如,凡是在商标申请时出现“供港”字样的,多半是在动歪脑筋、打怪主意,就要果断亮红灯,不要让“供港”的金字招牌被铜臭侵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