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乐问集/五弦琵琶乐无穷\周光蓁

2025-06-16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提起五弦琵琶,大概会联想到敦煌壁画伎乐天舞的琵琶,既有四弦的,也有五弦的。琵琶是盛唐一主要文化符号。

  记得本地中乐乐器专家阮仕春,除了精心研制阮咸、胡琴,也曾手做过一把五弦琵琶,多年前曾公开展示,美轮美奂,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实况演奏。上周三,由香港文联主办的“大师传艺”系列,请来国乐艺术家方锦龙现身说法,通过示范演奏自北宋以来失传的五弦琵琶技艺,难得在香港一听绝响(附图)。

  方锦龙以讲题“国乐无双”,首先介绍中国最古老的乐器:骨笛,接着即席示范从只有三孔的短笛吹出七音,“那是九千多年前的声音。”之后陆续介绍兼示范簧、锯琴、三弦琵琶等原始民族乐器。据悉方氏能演奏超过三百种乐器,他更示范塑胶水瓶,甚至面颊皮肤,都可以成为发声乐器,那就是他后来强调艺术贵乎“好玩”,远较独尊一种乐器为重要。

  讲座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各国以至中华各地的不同音乐风格,很大程度是与所说的方言有关。他通过五弦琵琶,讲述及模仿不同音色及特征,个别更加上妙趣横生的比喻。例如仿效印度西塔琴,他形容琴音充满“咖喱味”。演奏阿拉伯音乐风格时,形容有若当地女性蒙上神秘面纱。内地各省的描述也趣味盎然,例如湖南乾辣、贵州酸辣、四川麻辣、东北豪放、陕西粗犷等。

  一轮介绍后,台下有人即兴提问:那香港呢?方锦龙想了一下,马上聚焦在粤语的“咩”字,然后弹奏粤乐《平湖秋月》开始的音符,边弹边唱“咩”,引来全场鼓掌。最后他语重心长共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好好保护自己的方言,那是中华文化传统的多元特色。”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