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剧《长安的荔枝》里精心复现的唐代生活场景持续成为文博爱好者的讨论焦点,而同名电影版也将于本月二十五日在内地上映。日前本栏目解析了剧中十七娘发髻与敦煌第一三○窟《都督夫人礼佛图》的渊源,本期我们将目光转向另一件与剧情深度交织的国宝─唐代韩滉的《五牛图》。
《长》剧中与主人公李善德把酒言欢的“韩十四”,是唐代名相韩休之子韩洄。而他的亲哥哥,便是《五牛图》的作者─集宰相与画家于一身的韩滉。二○一四年,考古人员在西安少陵原发掘韩休墓时,揭开了这个文化世家的神秘面纱。墓中出土的乐舞图与高士图壁画,堪称唐代艺术精品,印证了韩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五牛图》(附图,局部),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纸本绘画真迹之一。黄麻纸本上,五头耕牛或俯首食草,或昂首嘶鸣,或缓步前行,唯一佩戴红络头的牛神情庄重,仿佛肩负重任。
韩滉曾任两浙节度使,执掌江南漕运。画中五牛看似描绘农事,实则暗含作者对唐代物流体系的理解──那些承担繁重运输任务的牛马,恰是荔枝千里转运的底层支撑。这种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剧中李善德奔波驿道的身影形成呼应。
《五牛图》的身世本身便是一部传奇。一九○○年八国联军洗劫紫禁城后,此画流落海外。直至一九五○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六万港元从香港购回。画作回归时已是残破不堪,故宫专家耗费数年才修复完成。而今画上五牛目光炯炯,墨色如新,仿佛诉说着盛唐的坚实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