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浴火重生的南开\叶 歌

2025-07-07 05:02:0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鲜有哪所名校像南开大学那么历经磨难。一九一九年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募集社会资金,创办私立大学,在南开中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高教机构。不像北京大学有京师大学堂的政府背景,也不像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有庚子赔款支撑,更缺乏教会大学来自国外的雄厚财力支援,南开肇始,创办人筚路蓝缕,分外艰辛。一九三七年南开八里台校区又遭到日寇轰炸,夷为平地,只有一栋历史建筑“思源堂”幸免于难。

  出差南开,走在老校区的林荫道上,经过思源堂、陈省身纪念馆(纪念南开校友、数学家陈省身)、迦陵学舍(曾为叶嘉莹的办公所在),不由想到这所大学曲折的过往。大学东门正对的“大中路”是八里台校区的主干道,大道南北曾有两个对称的小湖,和大路构成“中”字。可惜抗战时期校舍被毁后,只留下一个“马蹄湖”,另一个后来被填没了。六月的湖中粉色荷花零星开放,湖边垂柳依依,盛夏也给人以幽静之感。

  老校区东部的建筑大部分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兴建,包括红砖外墙、“洋葱顶”的仿苏联建筑办公楼。西部的大部分房屋则建于一九八○年代或更晚。历史建筑只剩硕果仅存的思源堂,让人可惜,但历代校友对母校矢志不渝,哪怕身在异国也魂牵梦绕。这不只是因为张伯苓校长的人格魅力。一九三七年南开只有不到五百名学生,校长和教授们对学生精心教导,无微不至,方有百年书香,薪火相传。“允公允能”的校训凝聚了重视公德、实干的南开精神。大学本就不是“大楼”之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