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漂游记/纵横之间\杜 若

2025-07-08 05:02: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香港待久了,会特别强烈的感受到空间“尺土寸金”带来的价值,尤其是在中环,纵向与横向的小小细节,就足以看出奥妙。

  纵向,也就是高度,这里指的高度可不止是建筑的绝对高度,而是每一层的层高。中环的建筑,在数十年前就已是高楼林立,一九七三年建成的怡和大厦,高度便已经达到一百七十八米,一九九八年建成的中环中心,二○○三年建成的国际金融中心,更是以四百米以上的高度成为了香港很长一段时间的城市天际线。可真正有趣的是每一层楼的层高,通常越是老式的写字楼,层高便越是低矮,新式的写字楼,层高往往更高,同样是以怡和大厦为例,一百七十八米便有五十二层,二○二四年新建成的恒基总部,一百九十米的高度却仅有三十六层,层高的差异颇大。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旧楼的设计者往往出于实用,低矮的层高可以最大化利用高度带来的空间,新楼的设计师从美观方面考虑,更想在纵向空间上适度“留白”给人以尊贵感。

  横向,则是每一级台阶的宽度。在置地广场,台阶宽度之窄竟让我显得有些“无处下脚”,国际金融中心商场的台阶,即便只是在斜坡旁边的一处点缀,也显得宽敞大方。不止是台阶,新式建筑的走廊、洗手间,也远比旧式建筑宽敞。

  走在今日的香港中环,仍能感受到人们的匆忙,都市丽人们踢踏着高跟鞋踩在窄小的台阶上,透过玻璃幕墙仍能看到西装革履的金融精英在办公q区打着电话,尽管建筑未曾改变,但那个粗放的实用主义时代或一去不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