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艺加之言/蓝色狂想曲\王 加

2025-07-09 05:02:2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碟中画”《格什温作品选集》/《1919年的第五大道》

  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一日,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英年早逝。在不到四十岁的短暂人生中,他谱写的最著名曲目当属《蓝色狂想曲》。为了纪念这位即将迎来逝世八十八周年的音乐家,本周推荐一张收录《蓝色狂想曲》的格什温作品选集。这张黑胶出自飞利浦唱片公司于一九八五年灌录并发行的“伟大作曲家和他们的音乐”系列,由荷兰指挥家埃多.德.瓦特执棒蒙特卡洛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携手德国钢琴家维尔纳.哈斯演绎格什温的《F大调钢琴协奏曲》、《我有节奏》和《蓝色狂想曲》。专辑封套选择的是他的美国同胞、印象派画家柴尔德.哈萨姆所绘《1919年的第五大道》。

  身为美国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柴尔德.哈萨姆对描绘繁华的纽约第五大道情有独钟。这条享誉世界的曼哈顿街道在他创作时正迅速成为热门购物区。他通过画笔呈现了多幅第五大道在不同年份和重要活动时的繁荣场面。在《1919年的第五大道》中,画家采用了他所偏爱的一侧是高楼大厦的构图喜好,这种描绘熙熙攘攘街景的作品不由得唤起人们关于另外两位法国印象派巨匠莫奈和毕沙罗同题材画作的印象。画中所用的大量湖蓝色与雷诺阿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代表作《钢琴前的女子》和《煎饼磨坊的舞会》如出一辙。哈萨姆用第五大道将画面斜切,上半部分是高耸的商业楼,下半部分则是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相较于密不透风的建筑,下端的块状人群反倒给画面增加了疏密相间的差异性。画家用典型的印象派笔触和细微的色差涂抹出人潮和车辆嘈杂的层次感。整幅作品不仅具备印象派的蒙胧感,大量的蓝白主色调也给观者一种通透舒爽的观感。由于版式所限,封套裁切了下端约四分之一的人群和大巴。

  “碟中画”《格什温作品选集》/《1919年的第五大道》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