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人生有“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几大恨”的版本很多,在如今的生活里,WIFI断联、手机没电……都可以进入“恨”的序列。尤其是手机没了电,不但被放逐于虚拟世界之外,与现实世界似乎也失去了联系,叫人焦虑不安。
我记得刚开始用手机那些年,买手机时,商家都会推荐再买一块备用电池,就像汽车后面背一个备用轮胎。后来,手机越来越智能,电池不可拆卸,备用电池就换成了充电宝。再后来,又有了共享充电宝。此时的充电宝已成多数人的生活必备品。
电池和充电宝,看似结对帮扶,实则竞争对手。电池性能越强,充电宝的存在感就越低。最近,一些国产品牌推出8000mAh手机,实现了电量倍增,续航能力强悍,可以连续播放二十五小时视频。这样的手机,正常使用的话,两天甚至三天充一次电就可以了,这个消息实在令人振奋,而其原因是电池技术实现了突破,固态电池已在测试,和锂电池相比,它的电量大大增加。
从电池技术的进步中受益的,当然不只小小的手机。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提高,怎么给它喂饱电同样成了令人焦虑的问题。尤其是自驾出游,必须考虑充电的便捷性以及花费的时间成本。好消息是固态电池汽车已在测试,续航里程据说达到一千八百多公里,这意味着,你有一辆这样的车,给它充满电,就可以从香港一直开到上海,途中再不用担心充电的问题。还有人预测,电池技术提升后,电动飞机产业将迈进一大步。
从一八○○年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伏打电堆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德国科学家维尔纳.冯.西门斯发明发电机,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充电也成了个大问题。而今,充电焦虑终于有希望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