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的香港书展已届第三十五年,每年除了图书展销以外,七天展期也进行多项文化活动,包括海内外作者的讲座。其中“心灵励志”系列,笔者有份参与其中的一场。
刚刚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纪自述──香港首位华人市政局主席张有兴》,是三年前新加坡英文版,经过翻译、编校成的中文版。主要内容不变,另外加上他的女儿张天爱撰写中文版序言,以及笔者及另一位作者张家伟的编后记,记录昔日张有兴邀请我们一起参与这部回忆录的全过程。
我们为讲座定名为“香港不是一天建成的:写张有兴回忆录有感”(七月十八日下午五时三十分,S224-225会议室)(附图),主要回顾我们如何提笔记述张有兴的三十四年公职,参考几乎所有的会议纪录,始了解他如何在议会发挥他的辩才,不亢不卑为市民发声。而涉及到的议题是多方面的,笔者负责撰写的六章,从文化、艺术到卫生、交通都有张氏的发言,包括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出太空馆、海洋馆、会议展览中心,甚至市花洋紫荆、海滨长廊,七十年代全港清洁运动,艺团职业化、艺术节、博物馆等。八十年代他成为香港首位华人市政局主席,香港昂然进入黄金时期。
回顾那段历史,笔者是深有感受的,尤其是从刚完成《香港志》表演艺术卷的两篇音乐概述,清楚看到香港战后百废待举,发展成八十年代国际金融中心那段时期,正好是张有兴在议会长袖善舞的年日,全部记录在案,也应了英文谚语“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香港更是如此。通过回顾张有兴的一生,体会成功非朝夕,珍惜眼前。
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参与讨论,期待他对张有兴回忆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