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刘诗利读书\乔 苓

2025-07-16 05:02: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工地大叔刘诗利近期走红网络,这位年近六旬的建筑工人在北京通州马驹桥附近零工市场打散工,绑钢筋、打混凝土、砌墙的活儿都幹,却在生活的琐碎之外坚持读书。日前,满脸皱纹、神情拘谨的他“格格不入”地出现在北京图书大厦一场新书签售会上,编辑在现场用手机拍下一段交谈对话上传到网上,受到广泛关注。从马驹桥到北京图书大厦有三十多公里,有时搭公交乘地铁,有时骑两个多小时自行车过来,刘诗利说一天幹九个多小时,下了班一般就累得没气力了,“但有时候就是想歇一两天,来看一看书。”

  书并不是非看不可,有的人即使大字不识,也能在生意上风生水起。为什么许多人即使没有太好条件却还喜欢读书,“有时候就是想歇一两天,来看一看书”,可能正如刘诗利所说,想把自己“弄”得好一点。前几年有一位知名的畅销书作家范雨素,她是一位家政工作者,在北京做服务员、育儿嫂,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却喜欢读书,经常参加文学课。她说“活着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即使住在八平方米的出租屋中,也要保持阅读与写作的习惯。

  想起老家的一位爷爷,住在简易的瓦房,生活节俭,屋里却遍地是书。别人忙完农活喜欢打打牌喝点小酒,他从不搓麻将,不入酒局。他一辈子住在村里,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才是我们县城,家里却藏着《罗马帝国衰亡史》,没事就读,书页读得蜷曲。现在许多中文系大学生都未必知道张中行,他却把张中行的《顺生论》读了又读,手不释卷。问他看书上蚂蚁一样大小的字有啥用,他总说字里面长知识,道理也讲得好,能让人心情好。

  生活的粗糙磨不掉对细腻的感知,刘诗利们的爱读书,被网友称为“站在泥土中仰望”。与许多人没时间、没条件读书的抱怨形成鲜明对比,真爱读书的话,总能抽出时间与书为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