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的州桥是北宋都城的御街和大运河汴河段交界处的标志性建筑,史上又称为“天汉桥”或“天津桥”。和《清明上河图》中描摹的虹桥地处郊区不同,州桥飞跨京城命脉汴河,是皇宫和平民居住区的分野。考古学家从一九八四年起论证、探索,二○二二年取得重大突破,发掘出高三点三米的北宋堤岸石壁等重要文物,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发掘工作实际上才进行了一半。开封曾多次因黄河氾滥、汴河泥沙沉积被淹没,从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到唐、宋、元、明、清,历代城市层层叠叠,犹如因火山爆发覆灭的庞贝古城。目前已开掘的两大“探方”作为高校科研、学习基地,不对外开放。地下水还在不断渗入坑里,土层亟需保护,给考古带来巨大挑战。
开封面临的问题不是缺乏古蹟,而是如何才能有效保护。走在百年名校河南大学的老校园“明伦校区”,我又如此感叹。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和北京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现清华大学)、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同为当年可直接派遣公费留学生的机构。白色欧式建筑的旧大门不复存在,现有的是仿制品,但六号楼“博文楼”、历史文化学院所在的七号楼“博雅楼”(梁思成、林徽因点赞过的“美女楼”)、河南贡院执事楼都是百年以上的建筑。“斋房”是过去的学生宿舍,“小礼堂”也有年头了。去年因火灾受损的大礼堂也是历史建筑。
古蹟处处,底蕴深厚,但也无一不在表明既要保护传承,又要有效使用历史建筑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