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两名教授因为实在的个人简介在网上火了。一位在“荣誉称号”里写了“2006年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2008年感动中国特别奖”,乍一看,十分高端,细一查,当年的“时代周刊风云人物”是“全体网民”,而“感动中国特别奖”授予“全体中国人”。作为一名中国网民,我们和教授一样确实都是这些“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写到简介里,却是十足的冷幽默。还有一位则说,个人荣誉“都是浮云而已”,坦诚自己“应该拿不到诺奖”,坦坦荡荡,实诚可爱。
怎么介绍自己,见人心,显性格。读大学时,我有位老师,名字里有个“成”字,当时他四十多岁,每次介绍自己名字时,总说“成”就是“不成熟”的那个“成”。“成”字可组的词语很多,“成功”、“成就”,当然包括“成熟”,他却非用“不成熟”,流露出落拓不羁的心气。他给我们讲授文学理论课,纵横古今,评点古贤,月旦时人,常有颠覆“正确答案”之语,令我等小镇做题家瞠目结舌。如今他早逾七旬,前些时候在微信里读到其近作,愤世之情不减当年,想来他介绍自己必还要说,“成”就是那个“不成熟”的“成”。
介绍自己的内容有虚有实,形式也可简可繁。现在名片不常用了,大家改用微信,有时加了微信之后,对方迅即发来一大段文字,俨然一份小履历。和微信相比,名片毕竟篇幅有限,有的人头衔多,正面印不下,就把反面也印满,我收藏了一张三摺的名片,阅之如展奏折,足见其主人之显贵。不过,有的人名片自制且特别简单。我认识一位画家,他随身携带一沓精致的素色空白卡片,和名片一般大小,用时抽一张,拿出炭笔,正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签个日期,翻过来再写一个联系方式,或手机号,或座机号,或电子邮箱,有时啥也不写,画几根兰草、一块怪石。青眼白眼,便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