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书展,除了是暑期盛事,也是家长们的盛事,因为要趁有折扣优惠买参考书和课外习作给子女。为了班级名次、呈分表现、各学习阶段的派位及升学,有经济能力的家长大都愿意花钱让子女补习,也会亲自去买课外练习和英文书籍当“鸡精”给子女补身,以为那就等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总而言之是人有我有,有总比无安心。至于购入的课外学习和练习材料是否真的有助提升成绩,家长往往已没空档和精力深入了解。情况就如餵子女吃维他命丸,有用的固然物有所值,若没用也就当花钱吃点营养补充剂,反正试试无妨,就当是“定心丸”的一种。
书展期间,不难在社交网站看到兴奋的家长展示血拼得来的“战利品”,手拉行李箱中满是文法练习、数学习题、英语读物等。他们很开心,因为有折扣、有赠品,但我不知他们的子女开不开心,因为在应该好好放松休息玩乐的暑假,一开始就收到父母雀跃抬回家的各科练习,似乎不符合鼓励市民培养閒暇阅书兴趣的书展目的。
香港书展已办了多年,反应和口碑皆不俗,也成了本地的年度盛事。然而不少家长仍然习惯专攻与子女学习需要相关的摊位,并没耐性跟子女细看场内各种不同类型的著作,也没想过以身作则,带下一代尝尝置身于书海,借文字漫游于不同领域的乐趣。须知逛书展不等于逛超市,着眼点不应只在“扫便宜货”,宜花时间在不同出版物之间寻索、了解、采买,去感受、学习和沉浸于具文化气息和意义的民娱活动。如果家长只为入场买练习,无疑白白错过了一趟主办机构为市民精心设计的亲子活动,着实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