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普、粱吉生编辑的《铅字流芳大先生──近代报刊中的张伯苓》分上、下两册,收录一九○八到一九四九年间各类报刊发表的有关张伯苓的二百九十三篇文章,加上文献三篇及他的题词手迹五十四幅。编辑时优先选择评论、叙述性文字。作者包括司徒雷登、罗隆基、胡适等民国时期的中外名人,也有学生和无名记者。涉及的报刊有《大公报》、《益世报》、《新华日报》、《新闻报》等全国性大报,也有《南开周刊》等校园刊物。每篇篇幅有限,但视角多样,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张伯苓从事教育、体育事业半个多世纪的言行。
张公最为世人熟知的是他与严修一起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又掌校多年的经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研究者逐步发掘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此书与众不同的是不光展示了张校长的风采,也反映出媒体、社会对他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他当年办学的“生态环境”。
除了在公共领域的功业,他的相貌、言论、举止、家庭都吸引了大众视线。不少文章描述他身材魁梧,嗓音洪亮,谈吐诙谐,中英文流利,富有个人魅力。他是媒体眼中的“老少年”“青年老头子”,因为他一生推崇体育运动,身强体壮,且思想开放,乐意与青年交流。但公众人物也不好当。庆祝结婚四十周年时,他宴请私人朋友,也有关于新旧婚姻的妙语见诸报章,引发争议。
张伯苓是新旧交替时期致力于中国教育、文化现代化的一代英杰。他教育救国的实干精神可敬,热情真诚的个性可亲,一生立德、立功、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