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地外卖市场被一场白热化的“价格大战”搅得硝烟四起。打开外卖软件,满屏都是“三十五减三十、十六减十六”的优惠券,真金白银的补贴让外卖“羊毛”瞬间漫天飞舞──三点九元可买两杯咖啡,“零元购汉堡”也不再是梦想……
一轮外卖大战下来,平台订单量屡创新高,餐饮店生意火爆,骑手们忙得不可开交,消费者更是“战果”纍纍:有人冰箱里堆满数十杯奶茶,有人厨房里囤够了一周的食粮。大家都不禁感慨,“真正的商战原来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看似皆大欢喜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事实上,经过多轮残酷厮杀的外卖市场已是一片充分竞争的红海,商家的利润空间早已触底,再压就可能亏本;骑手的配送时间被精确到分钟,再压缩就要牺牲安全;平台每单仅赚几毛钱,利润薄如蝉翼。这种情形下强行开打价格战,能压缩的恐怕只剩下外卖的质量了。消费者或许能一时尝到低价的甜头,但长久来看,吃到嘴里的食物品质难免大打折扣。
其实,在外卖这件事上,横亙在消费者心头的真正痛点,是餐盒里的饭菜有没有地沟油的阴影、能不能吃得安心健康?可如今的平台大战,恰恰绕开了这些核心问题,在成本的钢丝上铤而走险,打着“用户优先”的幌子项庄舞剑,实则想通过价格战跑马圈地抢夺市场。
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应当是针对消费者痛点大打“价值战”。平台可以投入资金建立更严格的商户审核机制,用技术手段追溯食材来源,让每一份外卖都能找到清晰的“身世档案”;可以开发更智能的食安监控系统,对后厨卫生进行实时监督,让“阳光厨房”成为标配;可以建立更完善的投诉反馈渠道,让消费者的每一次质疑都能得到及时回应。
只有当平台把竞争焦点从“谁更便宜”转向“谁更可靠”,从“谁补贴多”转向“谁体验好”,才能真正把行业竞争的水位往上提,也才能让外卖行业真正回归服务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