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回家,路上人已不多,在路口拐角,见一位农民还在卖西瓜,进入三伏天晚上闷热,就买了两个。次日早上起来,在同路口同位置,那个卖瓜人还在,趁他不忙,过去聊了一会儿,原来他的家在两百公里之外,昨天晚上没走,只在皮卡车的驾驶室里休息了几个小时,想等天亮把剩下的半车瓜卖完。
卖瓜的人说,夏天光照时间长、温度高,西瓜长得快,一天一个样,如果不尽快采收卖完,成熟的西瓜就会大量堆积而腐烂,到时只能扔了。瓜农着急卖西瓜,还有一个原因是夏天多雨,经过雨水浸泡,好瓜成了“水泡瓜”,甜度和口感都下降,只能降价处理。
通常,瓜农会拉一皮卡车的瓜到附近的大城市去卖,因为瓜太多,一天肯定卖不完,因此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瓜农舍不得晚上住宾馆的开销,多会在驾驶室里将就着眯上半宿。密闭环境中,开车上空调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因此驾驶室必须开着车窗,这样的环境除了热,蚊虫叮咬也很难受。城市的饭菜贵,为了省开支,卖瓜的人还经常带上烙饼和几壶水,到了饭点以此来充饥。
在内地,鲜活农产品运输通常可以走绿色通道,减免高速通行费。卖瓜的人说,他们文化程度不高,对这些优惠政策的具体要求不太熟悉,虽然高速路更快,但保险一些,他们通常会绕行走不收通行费的国道或省道。西瓜如果卖了三四天还没有卖完,已经不太新鲜,这时即使降价处理也不会再拉回去,在农村更卖不上价。问觉得辛苦吗?说已经习惯,回到家补补觉就行。
看到田家农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地收麦子,诗人白居易曾作一首《观刈麦》,感叹不事农桑的自己有何功德,“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与深夜卖瓜人聊完天,想想自己在写字楼里上班还常生牢骚,更有白乐天“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愧疚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