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在手机里等雨来\胡一峰

2025-08-04 05:02: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夏天,北京的雨好像格外多,准确地说,下雨的愿望格外强。手机里时不时蹦出提醒,告诉你某天要下一场暴雨,降水量将达到多少毫米,说实话,我对毫米数表示的降水量感受不强,不如小时候学过的风力儿歌,从“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直到“十级拔树又倒屋”,结束于“十一十二级,陆上很少见”,不但直观,而且让人知道破坏力的极限,心里有了数,脚下就不慌。

  手机里的雨情通报,却只会让人紧张。往往在预报了下大雨后,又会发来以颜色区分严重程度的暴雨警报,然后是一连串的汛情警报、水库洩水通告……有时还会来一条“预计十分钟后开始下雨”,随即乌云飘上手机屏,滴滴答答的雨水连珠落下,十分逼真。不过,预报并不一定很准。有好几次,气氛烘托到位了,雨却迟迟不来,或以“干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小”草草收场。当然,也有突如其来的急雨,跑赢了预报,毫无征兆地落在毫无准备的人头上。

  这些年,我们在手机里等的又何止是雨。作为和世界联系的最主要的渠道,手机似乎正在承包我们对世界所有的期待。提交了申请等通知,处理公务私事等回复,在医院做了检查等结果,参加了考试等成绩。或许因为手机承诺了我们与人和事的无缝衔接、即时通讯,我们习惯了等待,也对等待多了一份信任,却少了一份自在。毕竟,大多数等待是焦虑的策源地。

  回想没有手机的年代,与我有关的世界没那么大,似乎焦虑也少一些,这大概和当时很多事情没法“等”有关,只能任它随性来到,一时突然惊之,随即坦然处之。或许有人说,对此无需过虑,关闭手机不就行了吗?是啊,关了手机,你隔绝了因等待而来的焦虑。但手机的那一头,等你的人却会因为等不到你的回音而承受加倍的焦虑。若于心不忍,那还是大家一起“等”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