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想像可以去一趟北非(下)\米 哈

2025-08-04 05:02: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那趟突尼斯之旅,克利不是与马克、莫伊耶同行,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或许,旅途的美好不只因为目的地,更来自于谁和你一同启程。

  当时,他们三人像小孩去秋季旅行一般的兴奋。他们在马赛港口看着许许多多的渡船往返;在船舱里交换晕船药与水果;到了突尼斯,他们日日夜夜浸淫在艺术的创作与讨论;在沙滩上听夜晚的风,在白天的市集共享阳光与色彩……

  那是一种他们久违的自在感,一种无需定义的友谊。这份快乐,在《哈马马特的清真寺》一画里,不是画中物,却是藏在画外的意境。

  哈马马特(Hammamet)这地名,说出来有种节奏感,像是柔软语音里的一段起伏,让人联想到海风与果实。在克利笔下,哈马马特清真寺的形象是坚定的、宁静的。它在画面上安稳地立着,像告诉观者: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有光,有节奏,有陪伴,哪里都是心安之处。

  《哈马马特的清真寺》的色块,像是打乱又重新组合的记忆,它们不是照片可以拍下的写实,却是克利心境的拼贴。画下这些色彩的克利,不再只是分析与观察,而是参与与沉浸。他从马蒂斯那里学会用色,从德罗内那里学会节奏,但是在北非,他学会了如何画出自己的艺术。

  克利回到欧洲以后,把画册翻出来,一幅幅重画,那些在阳光下短暂勾勒的轮廓,变成了接下来数年的灵感源头。即使到了一九三○年代,他仍继续回望这段旅程,把它当作艺术的依归。他写道:“这次旅行是我的高峰,我的转捩点。”

  的确,我们都在某个人生时间点需要一趟旅程。有时候是风景让我们感动,有时候却是同行的笑声。克利的北非,不只是哈马马特的街角或开鲁安(Kairouan)的围墙,更是与同行好友在日记里写下的片语、画纸边角记下的句子,是一同走过市场时抬头望见的天空,以及自己内心突然泛起的惊喜。

  或者去不去北非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没有朋友陪我们一起走,走一段美好的风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