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及日本刺身食材,伊佐木(isaki)怕是很多人最后认识的那个。光听名字就带着生人勿近的距离感,像人名、像地名,唯独不像鱼名。可吃下之后又会眼前一亮,仿佛遇到一位谦谦君子,低调却难掩芳泽,被潮汐反复打磨后,自有其独特轮廓。
作为鲈形目石鲈科下的品种,牠在中文里还被称作三线矶鲈、三线鸡鱼。在日本的分布很广,从新潟到九州南岸,很多沿海地区都能觅得牠的身影,其中九州最出名,因为寒暖流交汇激荡,伊佐木在此间练就一身银蓝鳞光,背鳍展开后形似鸡冠。四季皆有,但最佳赏味期还是夏天,牠为产卵积累出大量脂肪,口感要比平时肥美好多倍。等产卵期过去,就是一段老饕们避之不及的“消瘦期”,再然后到了寒冬腊月,脂肪再次变得肥厚,所以如果赶不及夏天去吃,冬天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年的伊佐木,因为容易发生酸败不好保存,错过了很多“走红”的风口。如今随着保鲜和运输技术升级,“海之尤物”终于重见天日,被更多人认识喜欢。牠的脂肪含量低于一般的青背鱼,却比很多白身鱼高,夏季最高可达百分之十二,简直是刺身的“天选之子”。切开后鱼肉呈樱花粉,纹理细腻,入口初时就能感觉到曼妙的油花迸开,似海水清冽甘甜,细腻的鱼肉游走在唇齿间,毫无腥气羁绊。而这脂肪又非油腻堆积,而是用纯粹的鲜美一层层荡漾开来,肉质滑韧间带着糯感,既不寡淡消瘦,也不会丰盈到让人望而却步。
除了刺身,盐烧也是功夫了得。仅以盐敷鱼身,炭火烧炙,高温逼出油脂,化作最经典的焦脆;又能锁住汁水,皮下鱼肉雪白柔嫩,香气直冲鼻腔。趁热吃,一股暖鲜涌来,带着风土记忆和回甘的底蕴,给了牠纵横料理界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