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关节强直,身体的许多地方手都去不到。一痒起来,十分难熬。
羨慕猫儿,没有学瑜伽,但全身无处抓不到。
有时只能学猪、学牛,把背脊在墙上摩擦。
幸运有一种小恩物叫“不求人”,一般竹製,也有象牙的,末端是一只小手,能代替真手,抵达身体各处,果然是不求人而能快意搔得着痒处。
摄影术出现不久,摄影室利用黑房技术,制成一种照片,片上一人傲然上坐,一人低首下拜。细看原来是同一人,题名为“不求人”。将之悬于橱窗中,既幽默,也表达了求人之难。据说效之者颇众。
多年前香港某名校小学部招生,由校长某神父亲自面试选取新生。
我与神父曾有数次合作经历,我带同小儿面试前没有写求情信,面试时也像一般家长一样回答问题。我当不认识他,他也当不认识我。
结果孩子没有被录取,我没有太大的失望,倒是庆幸保持了不徇私不求人的原则。
俗语说:求人不如求己。个人事甚至国家事莫不如此。但为形势所逼,还是要厚着面皮做一次的事谁又能完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