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流转,立秋悄至。南方暑气未消,北方凉意暗生。秋天是菊花开放的时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种类繁多的藏品中,一件北京制作的“粉彩桃蝠纹盆珊瑚菊花盆景”(附图),以独特材质和精湛工艺,成为立秋时节的应景艺术珍品。这件通高四十一点八厘米的盆景,巧妙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
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珊瑚被视为国运兴旺的祥瑞之物。然而,珊瑚质地脆弱,运输、制作时易受损。断裂的珊瑚枝收集起来,既可雕琢成嵌件也可作为盆景之材。据故宫博物院资料,此盆景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以红珊瑚和各色料制作而成的九朵菊花。匠人们将珍贵的红珊瑚切割成薄片,通过金属丝拴系与黏接,巧妙塑造菊花自然形态,每一片花瓣都经过精心打磨,细腻程度足以展现出菊花特有的纹理。花枝上点缀的叶片采用染色象牙制成,与红色珊瑚花形成鲜明对比,视觉上营造出强烈的艺术张力。
承载珊瑚菊的粉彩桃蝠纹瓷盆同样值得玩味。盆身绘制的“蝠”谐音“福”,寿桃象征“长寿”,寓意“福寿双全”。此类纹饰组合在雍正、乾隆时期尤为流行。值得一提的是,寿桃的绘制运用了典型乾隆粉彩技法,以细腻颜色渐变表现果实立体感,展现高超绘画技艺。
与故宫馆藏其他菊花盆景相比,此作品在材质选择上独具匠心。据研究,清宫制作菊花盆景常用玉石、珐瑯、料器等材料,而以珊瑚为主的实例稀少,既因珊瑚珍稀,也因其加工难度较大。这件盆景是工艺与审美的结晶,凝聚了清代宫廷对吉祥与自然的美好向往。